学校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以及毕业生未来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依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教育部等部门共同编制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提出的“大力培育工匠精神……不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制造业人才”等要求,我院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构建以“大国工匠”邓建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最终形成以特色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立德树人的文化育人体系。
一.学校文化建设总结回顾
我院创建于1958年,使用过常州市手工技校、常州市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常州轻工机械中等技术学校、常州市轻工业技术学校、常州轻工业学校、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10个校名,历经民办初中、职业中学、技校、中专、高职等几个历史阶段,2002年6月28日升格为高职学院后,从常州市凤凰路6号搬迁至武进区鸣新路8号。期间,上级主管部门三度变更,从常州市轻工局、江苏省轻工厅到今天的江苏省教育厅。五十多年的历史,风雨剥蚀,学校经历了停办、复办,从中学到技校、从技校到中专,又从中专到高职学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文化不断积淀,尤其是升格为高职学院之后,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主要成绩
1.建成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新校园。自2002年至今,我院完成了图文信息楼、教学楼、工训楼、文体中心、食堂、10栋宿舍楼共计26万平米的建筑,建筑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以人为本,尤其是图文信息楼一楼至三楼的学院图书馆,设计装潢美观大方,求知氛围浓郁,文化背景墙以古代“六经”和“六艺”为内容,强化知识性和技能型;完成了操场、马路、河道的修建和挖掘、疏浚,完成了184238平米的绿化,尤其是将老校区已经成材的香樟、女贞、雪松移入新校区的举措,以特有的方式延续了学院的文脉,为学校文化增添了特别值得回味的内容。整个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建筑物颜色独具特色,为学校文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2.确立了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校训,并树立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目标。自升格为高职院后,我院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思想,凝练出“诚信、笃实、勤俭、创新”的八字校训,树立了爱生、敬业、厚技的教风建设目标和励志、勤学、践行的学风建设目标,根据杰出校友邓建军的成才轨迹,归纳出了“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邓建军精神。在践行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校训,践行校风、教风、学风以及邓建军精神的过程中,我们的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也卓有成效,获得了江苏省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称号。
3.初步构建了具有轻院特色的形象识别系统。
(1)设计了大家普遍认同的校标。图案整体由“轻院”的汉语拼音缩写“QY”组成,似一只即将腾飞出云层的大鹏,展示常州轻院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昭示常州轻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前程似锦;“1958”标明学院的创办时间,“Y型”手的图案,寓意轻工业源于手工业,学院前身常州市手工技校,常州轻院以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在做中学,手脑合一,知行并进。
(2)完成了校名书法体的设计。校名书法集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字体,雄强中带有秀逸,凸显学院大家之气。
(3)完成了主要路段路、桥的命名。将图文信息楼南东西向干道分别命名为“建军东路”、“建军中路”、“建军西路”,将西门入口的石桥命名为“建军桥”,以物质形式强化我院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氛围;将建军中路路段的石桥命名为“常发桥”,以纪念常发集团为学院设立奖学金一事,同时营造校企合作氛围。保留新校所在地农村原来“周家桥”桥名,增强校园的地域感和历史沧桑感。
(4)确定了作为行为识别系统内容的音乐作息铃声,确立了以图文信息楼为核心形象的学院象征性标志。
4.建立了包括《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章程》在内的一整套学院管理制度。
5.创建了一百多个学生社团,形成了一批品牌社团和品牌社团活动。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氛围浓厚。建成了以思政教师、关工委成员以及思政干部、辅导员队伍为师资力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组,课程已进入日常教学计划。
7.建成了以全国劳模、校友邓建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并上升为学院办学特色。经过十多年的宣传,邓建军精神已经成为我院师生的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启迪高职生转变了学习心态,增强了教职工爱岗敬业意识,社会影响力大,获得了教育部及省级多个奖项,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文化建设五大载体:一会(邓建军学校文化研究会)、一书(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技工邓建军》)、一节(“建军杯”专业技能竞赛节)、三活动(新生“学习邓建军,树立新目标”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相关活动、教职工层面的活动)以及立体的环境氛围营造。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先后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和江苏省教学成果奖。
(二)主要经验与体会
1.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先进的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我院的办学理念和校训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邓建军精神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身上最直接的体现。我院专门研究了邓建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并在中层干部会议上进行了宣讲,让我们的特色文化建设更有底气。
2.学校文化建设必须突出特色才有生命力。大国工匠邓建军是我院校友,邓建军与母校的这一特殊关系,加之我院多年的全方位的建设,使得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成了我院的特色文化,因其独特,从而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有组织保障。我院始终坚持“文化建设属于一把手工程”这一理念,由宣传部牵头,团委、学工处以及各总支协同工作。还成立了邓建军学校文化研究会作为研究机构,完成了学校文化多个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发表了一批专题论文,对我院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4.作为学校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活动必须强调创意、向极致努力,才能形成品牌。多年来,我院的“学习邓建军,树立新目标”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主持人大赛、手语操大赛、“一加”志愿者活动以及国旗护卫队因其创意和持续不断的完善,取得了成功,形成了品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特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建设工作明显滞后,缺少厚重的、有影响力的物质载体。
2.工匠精神培育作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其实施过程系统性还不强,尤其是第一课堂如何系统培育工匠精神,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3.与特色文化尤其是工匠精神培育相关的制度、规范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细化。
4.品牌文化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还不是很大,缺少应有的媒体宣传。
二.十三五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系列讲话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紧紧围绕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和提供多样化社会服务这一核心,创建既符合时代先进文化要求又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
(二)建设原则
贯彻《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大纲》提出的三条原则:倡导自信自强自立原则,引领创新创优创业原则,强化工匠精神培育原则。
(二)基本思路
继续进行以“大国工匠”邓建军之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重点培育邓建军身上所体现的“爱岗、敬业、专注、精益求精、严谨守信、自强不息”等工匠精神;秉承“以特色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的理念,以我院受到习近平接见的“全国文明家庭”(余美芳老师家庭)孝老爱亲事迹为发轫点,基于多年来对“孝老爱亲、感恩知责”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全力打造感恩文化,引导学生“感恩知责”,树立“利益他人、利益社会”的人生志向,放下功利心选择进取心,形成“工匠精神培育”和“感恩知责教育”的“双轮联动”育人模式,培养既有人文底蕴又具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将我院建成工匠文化的典范。
(三)总体目标
以“工匠精神,完美人生”为学院师生共同的愿景,围绕这一愿景,我们将“十三五”期间文化建设总目标确定为:以工匠精神培育、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建成较为完善的工匠文化育人体系——引入行业企业优秀文化,建成各系(部)专业文化;通过产教融合、专业文化建设以及第一第二课堂,系统培育工匠精神,建成工匠精神培育机制科学有效、工匠精神特色鲜明、氛围浓郁、结构完善的学校文化;推动“感恩知责”教育上台阶,以特色人文教育助推工匠精神培育;完成1000平米大国工匠展示馆、特色文化景观亭等物质载体建设;文化建设成果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1项和省市级奖项1项。
三.十三五学校文化建设主要内容
十三五期间,除继续开展常规学校文化活动外,重点实施物质载体建设工程、课程载体建设工程、专业文化建设工程、第二课堂活动载体工程以及环境氛围营造工程等五大工程。
(一)物质载体建设工程
在原来塑邓建军像、建邓建军林、修邓建军桥、铺邓建军路的基础上,完成以下事项:
1.建设大国工匠展示馆等工匠文化场馆。利用图文楼三楼公共空间,建成1000平方米的“大国工匠展示馆”,艺术地展示校友邓建军等国内知名大国工匠事迹及其成才轨迹。分四大展区:大国工匠展区、特色人文教育展区、告别了建军像的轻院学子展区(展示学院在各行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届优秀毕业生事迹)、匠心独运展区(展示能体现工匠精神的师生作品)。同时建设“大国工匠网上展示馆”。利用增设雕塑等手法,将图文楼北广场改建成“工匠广场”。
2.建设特色文化景观亭。进一步物化学院特色文化内容,建设“自强不息”、“感恩知责”两座特色文化亭,传递“爱岗敬业、自强不息”以及“孝老爱亲、感恩知责”理念。
3.重建校史馆。投入资金,将校史馆面积扩大一倍,以新的理念重建校史馆,同时建设网上校史馆。
4.建设校友墙、校友路、校友林,增进校友与母校的感情。
(二)课程载体建设工程
第一课堂全面渗透“工匠精神”和“感恩知责”理念,培育“工匠精神”和“感恩知责”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为全体中层以上干部以及全体教师举办工匠精神、感恩知责方面的学习培训,掌握工匠精神和感恩知责的内涵及其培育途径。各专业带头人以及课程负责人在征询企业意见的基础上,修改课程标准,制订各专业、各课程工匠精神培育、感恩知责教育的实施方案。各课程(包括实验实训课)负责人负责挖掘课程中能够培育工匠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元素,在每次课的教案中体现工匠精神培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内容。抓住备课、听课环节检查落实,定期举办交流会。继续举办开始于2011年的专业技能竞赛文化节,修改竞赛规则,将工匠精神和责任意识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在竞赛过程中举办以“工匠精神”和“感恩知责”为主题的文化延伸活动。
组建由思政部教师领衔,党委书记、各系部思政工作者和关工委成员参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组,融入“工匠精神”和“感恩知责”理念教育,让课程精品化,培养学生“利益他人、利益社会”的人生志向。
继续进行开始于2011年的核心能力课程建设工作,在所有学生中开设核心能力课程,将工匠精神、感恩知责作为重点内容之一纳入课程;对全体教师进行核心能力课程培训,提高核心能力课程师资队伍质量。与常州市中华孝道园联合建立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孝老爱亲”精品课程建设。
(三)第二课堂活动载体工程
1.继续开展已经持续了十多年的“学习邓建军,树立新目标”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举办新生《中国技工邓建军》授书(人手一本)、阅读活动,开展“学习邓建军,感恩父母表决心”一封家书活动,开展“学习邓建军,树立新目标”征文、演讲比赛。
2.开展感恩老师、感恩企业活动,以及奖学金、助学金获得者的感恩专题活动。
3.根据常州市文明办规定的模式继续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将“孝老爱亲、感恩知责”、“工匠精神”作为重点内容之一。继续通过“一加”爱心社、“益加”微公益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小水滴社团等组织开展“孝老爱亲、感恩知责”系列活动。
4.继续进行开始于2010年底以“自主学习中心”为平台的拔尖技术人才、奇才培养工程。安排专门场地、设备和指导老师为学生的自我提高创造了条件,将这一平台作为工匠人才培养的有力助推器。自主学习中心环境布置强化“工匠精神”、“感恩知责”等理念宣传。各系分团委及时跟进组织以“感恩知责”为主题的座谈、签名等活动。
5.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打造品牌社团和品牌活动。本着“突出实践创新型、加强志愿服务型、优化文体艺术型、鼓励兴趣爱好型”的思路,调整学生社团布局结构,加强对百个学生社团的指导考核,优胜劣汰,探索有效的社团管理机制,落实每个社团“有一位指导教师,有一个挂靠单位,有一项特色活动,有一定经费保障”的学生社团“四个一”建设要求,打造5个在常州市职教系统著名、在江苏省职教系统乃至全国高职教育系统(包括高校)知名的品牌社团,重点推出10项社团品牌活动。
(四)专业文化建设工程
与武进高新区共建智能制造学院,与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共建西太湖现代服务业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建智能轻工产业园,与行业协会共建LED学院,与企业共建恒立学院、格力学院、星宇车灯学院,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以专业或几个相关专业为单位,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行业、企业优秀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制度、流程),利用张贴上墙、宣讲、进入教学内容,使之进入师生的意识,成为师生习惯。每个系(部)引进1—2个行业标杆企业的文化。引进非遗技艺传承人来校创建大师工作室,聘任大国工匠邓建军等担任产业教授,通过多种途径让“工匠精神”成为各专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提炼、归纳各专业(专业群)文化理念,形成自己的专业文化,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精细化)。
(五)环境氛围营造工程
以“大国工匠”邓建军之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氛围营造,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以“孝老爱亲、感恩知责”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氛围营造也已经进行了四年。在此基础上,开展如下工作:
1. 教职工工匠精神案例挖掘整理。系统挖掘教职工日常工作中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的典型案例,以“我们身边的工匠精神”为主题撰写系列通讯,宣传教职工“爱岗、敬业、专注、精益求精、严谨守信、自强不息”等事迹,通过校园网、学院公众微信号、校友会微信公众号发布,为教职工发扬“工匠精神”起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感染、影响学生。
2.相关企业工匠精神案例挖掘整理。各系部将收集并撰写相关企业的工匠精神案例作为毕业实习环节的任务之一,实习指导老师召集毕业实习生进行工匠精神书面案例交流会。
3.“告别了建军像的轻院学子们”优秀毕业生事迹深度采访报道。成立专门写作班子进行深度采访,重点挖掘毕业生身上体现的工匠精神和感恩知责理念,写成系列通讯,通过学院多媒体以及社会媒体宣传,出版《告别了建军像的轻院轻院学子们》报告文学(通讯)集。
4.先进典型评选宣传。进行学院名师名匠评选、年度五大爱岗敬业师德标兵评选、行政及后勤职工服务明星评选,进行年度十佳技能型学生评选、年度五大感动轻院故事评选。
5.与武进区妇联共建“余美芳感恩知责工作室”。利用武进区妇联的项目资金支持及学校爱心基金中划拨的资金,组织师生开展“孝老爱亲、感恩知责”专题活动。余美芳家庭孝老爱亲事迹进党课。
6.完善学院标识系统。在原有标识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主题公园及河流、道路、楼宇的命名,努力实现“让每一处风景都会说话,让每一处场所都有内涵”的校园环境建设目标;绘制校园地图并在适当的位置展示;设计学院卡通形象并制作卡通形象纪念品。
7.增设主题展示橱窗。包括:年度五大爱岗敬业师德标兵展示橱窗、年度十大技能型学生展示橱窗、年度五大感动轻院故事展示橱窗、学生优秀作品展示橱窗。
8.开设校友大讲堂。号召校友以捐赠的形式向母校捐赠“报告”。内容包括:校友的独特奋斗经历、校友的学术观点、校友的成长经验、校友在某个方面的独特知识等。报告过程要注重仪式,统一制作背景,让校友分享回馈母校的荣誉感。报告会过程为:有部门相关领导主持,主持人介绍校友情况,校友作报告,由校友原班主任或校友的任课老师向校友颁发捐赠证书和客座教授聘书,为校友佩戴教职工校徽,向校友赠送礼品。时机成熟出版校友报告文集。
9.建设一套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生一生发展的校友维系系统。新生入学即为其开通以学生姓名全拼加班级名称为信箱名称的校园域名信箱,永久保留,定期向信箱投发相关资料。
四.体制机制保障
成立由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的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对研究会成员进行第三次调整,各部门新任中层干部为会员。为邓建军学校文化研究会配备活动经费,设立学校文化建设专项资金。
以立德树人和工匠精神培育为目标,制订、完善学院各项管理制度。成立专门课题组,以教学、科研和人事分配制度建设为重点,研究“爱岗、敬业、专注、精益求精、严谨守信、自强不息”等工匠精神如何进入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制订一套科学、严谨、务实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规范。
教务处负责,将文化建设内容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为第一课堂内容。各相关职能部门将文化建设内容写入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质量监督与控制部及宣传部按照部门年度文化建设计划进行监控、考核。
学校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表 一.物质载体建设工程
| |||||||||||||||||
项目内容 |
| 牵头单位/参与单位 | |||||||||||||||
1.建设1000平米的“大国工匠展示馆”(包括网上大国工匠展示馆),建设工匠广场 |
|
|
完成规划设计 |
|
完成 | 宣传部/后勤处、邓建军学校文化研究会 | |||||||||||
2.建设特色文化景观亭两座(自强不息亭、感恩知责亭) |
|
| 完成 |
|
| 后勤处/邓建军学校文化研究会 | |||||||||||
3.重建校史馆(包括网上校史馆) |
|
|
| 完成 |
| 宣传部 | |||||||||||
4.建设校友墙、校友路、校友林 |
|
|
| 完成 |
| 宣传部 | |||||||||||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 |
|
| 以艺术雕塑方式在校园展示 |
|
|
| |||||||||||
6.楼宇、道路、湖泊命名 |
|
| 完成命名及标识制作 |
|
|
| |||||||||||
二.课程载体建设工程
| |||||||||||||||||
项目内容 |
| 牵头单位/参与单位 | |||||||||||||||
1.为全体教师举办工匠精神、感恩知责方面的培训 | 至少举办一轮培训。参训的教师结合所任课程,递交一篇不少于2000字能说明所任课程将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和感恩知责理念的文章。文章在内网设专栏发布 | 教师发展中心/各系 | |||||||||||||||
2.各专业带头人及课程负责人在征询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各专业、各课程工匠精神及责任意识培育的实施方案(工匠精神和责任意识融入理论课、实习实训课方案) | 1.相关人员能够说出本专业及相关课程如何进行培育的,递交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总结文章或案例文章; 2.学生能熟练说出工匠精神基本内涵和感恩知责理念。
| 教务处/质量监督控制处、各系 | |||||||||||||||
3.教务处、各系部、督导室抓住备课、听课环节检查落实,定期举办交流会。 | 检查记录中有对教师工匠精神、感恩知责理念培育情况的记载、评价。教务处牵头,每年召开一次交流会 | 教务处/质量控制处、各系 | |||||||||||||||
4.教务部门将“工匠精神”和“感恩知责”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写入建军杯专业技能竞赛节有关竞赛规则。 | 每一项竞赛评分标准中都以适当的方式加入相关要求 | 教务处/各系 | |||||||||||||||
5.在竞赛过程中举办以“工匠精神”和“感恩知责”为主题的文化延伸活动。 | 每个系都至少开展一项相关活动 | 院团委/学工处 | |||||||||||||||
6.核心能力课程融入工匠精神和感恩知责理念。 | 教案或备课笔记中能看到相关内容 | 基础部 | |||||||||||||||
三.专业文化建设工程
| |||||||||||||||||
项目内容 |
| 牵头单位/参与单位 | |||||||||||||||
1.每个系引进1—2个行业标杆企业的文化,提炼、归纳专业文化理念。
| 1.专业文化理念上墙、进系部网站。 2.在相关场所完成具有明显专业文化特征的环境布置工作。 | 各系/教务处、邓建军学校文化研究会 | |||||||||||||||
2.专业文化理念进入各个专业课程,形成与工匠精神和专业文化理念相一致的教学规范和师生行为规范。
| 1.工匠精神和专业文化理念融入教案,以适当的方式成为每次课的教学目标。 2.系部领导和专业教师能够说出系部工作和专业课如何将工匠精神理念和专业文化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和课程,制订(或修改)了哪些规章制度或规范,如何监督执行的。 | 教务处、各 系/邓建军学校文化研究会 | |||||||||||||||
四.第二课堂活动载体工程
| |||||||||||||||||
项目内容 |
| 牵头单位/参与单位 | |||||||||||||||
按照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继续开展相关活动,新增“学习邓建军,感恩父母表决心”一封家书活动 | 正常开展活动 | 团委/学工处 | |||||||||||||||
五.环境氛围营造工程
| |||||||||||||||||
项目内容 |
| 牵头单位/参与单位 | |||||||||||||||
1. 完善特色文化环境氛围营造工作。
| 根据情况不断完善 | 宣传部/邓建军学校文化研究会 | |||||||||||||||
2. 以“我们身边的工匠精神”为主题撰写系列案例,宣传教职工“爱岗、敬业、专注、精益求精、严谨守信、自强不息”等事迹。
| 定期在校园网、学院公众微信号发布 | 宣传部/各总支、邓建军学校文化研究会 | |||||||||||||||
3. 将收集并撰写相关企业的工匠精神案例作为毕业实习环节任务。 | 实习指导老师召集毕业实习生进行工匠精神书面案例交流会,系部网站有报道 | 教务处、各系 | |||||||||||||||
4. 进行“告别了建军像的轻院学子们”优秀毕业生事迹采访。 | 写成系列通讯,通过学院多媒体以及社会媒体宣传,出版《告别了建军像的轻院轻院学子们》报告文学(通讯)集 | 高教所·邓建军学校文化研究会/宣传部 | |||||||||||||||
5. 学院名师名匠评选。
| 学院发文表彰 | 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 | |||||||||||||||
6. 行政及后勤职工服务明星评选
| 学院发文表彰 | 人事处/后勤处、院办 | |||||||||||||||
7. 年度十佳技能型学生评选
| 学院发文表彰 | 团委/教务处 | |||||||||||||||
7.年度五大感动轻院故事评选 | 召开文艺性表彰宣传大会 | 宣传部/团委 |